于建伟
于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东北财经大学EMBA。25年证券从业经历。2004年至2008年任宏源证券(000562,股吧)营销经纪总部总经理;2008年至2013年5月任世纪证券副总裁;2013年8月9日正式出任信达澳银总经理。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
2008年以来,伴随基础市场的大幅调整和持续低迷,公募基金行业步入漫长的调整期,整体规模缩水,收入利润双降,行业竞争加剧。当行业下滑时,中小公司往往成为受到冲击最为猛烈的,基金行业也不例外,众多小公司新公司在过去几年遭遇了持续亏损之痛。
但2013年新基金法的实施,基金专户子公司业务的全面铺开,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基金行业的生态,基金公司真正启动了转型发展突围之路。在这场基金业大变革浪潮中,位于深圳的信达澳银基金顺应大趋势,积极谋求战略转型和推动业务多元化,以公募业务为基础,大力发展专户和子公司业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向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并取得积极成效。
作为中小公司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的样本,信达澳银基金总经理于建伟在履新近一年后首次面对媒体,侃侃而谈,在他看来,在基金公司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打造优秀的投资能力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之源,而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前提。“信达澳银追求有质量的增长,无论是公募、专户还是子公司”。
从传统公募
转向财富管理
于建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作为一家成立于上一轮大牛市之末的基金公司,行业的暴涨暴跌对信达澳银有着很大影响。信达澳银在过去几年严峻的市场环境影响下,经营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其中既有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如基础市场低迷等外部原因,信达澳银过去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一直以公募业务和权益类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也是受到明显冲击的重要原因。“过去是在一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下运行,传统模式的一大特征是相对比较单一,包括模式、产品等同质化很严重,大家都差不多,所以造成竞争力缺乏”。
正所谓穷则思变,面对公募业务的困境,2013年信达澳银确定了业务多元化转型的基本思路,通过推进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和专户理财业务,在多元化业务模式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战略定位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确提出了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目标和实施步骤。
于建伟认为,2013年,基金行业发展的轨迹因两大事件而改变。一是新基金法的实施使基金行业的内涵更加丰富,整个行业发展的空间完全打开。二是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给整个行业引入了新的方式和模式。
基于行业环境的巨大变化,于建伟为信达澳银的未来重新定位,“目前总的定位就是,推动公司从过去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的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这里面需要的转变和突破不是单纯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特定的模式转变,应该是包括公司战略、模式选择、机制安排、业务创新等各个方面的转变”。在于建伟看来,“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是由单一的公募模式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变的核心内容。
于建伟解释说,过去基金公司往往注重产品,拿着产品卖给投资者,现在基金公司的产品服务要围绕着客户需求,这意味着对产品的定位要个性化和定制化。营销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向财富管理营销模式转变,这些都是顺应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大的趋势和新的定位。
在全面梳理了公司的发展战略后,信达澳银制定了未来三到五年的整体发展规划,对未来的定位、发展模式、推进的步骤、具体措施等都做了系统安排。根本方向就是推动业务多元化,过去信达澳银主要依托公募业务,未来要将公募业务、专户业务、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成为推动公司业务发展的“三驾马车”,打造多元化的业务体系。
但于建伟强调,无论再怎么转变和多元化,一个核心的东西不能变,就是基金公司安身立命的专业投资能力,“你必须要有非常强的专业投资能力,这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模式再怎么丰富、再怎么创新,归根结底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投研团队,没有这个一切就会成为无本之源”。
三驾马车协同发展
可以说,以收益稳定增长的公募业务为基础,通过大力发展专户和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形成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整体向财富管理机构业务推动,这已经成了信达澳银基金公司新的战略选择。
事实上,在启动转型的2013年,信达澳银在业务推动上已经显现出明显效果,一是公募业务基本得到了巩固,2013年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投资业绩,权益类产品全都在平均线以上,全部正收益并跑赢基准。
意外的惊喜来自子公司业务,子公司在去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无论是规模、产品、还是实际收益都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了开门红。专户业务在去年正式开始运作并取得突破,为未来业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2013年信达澳银在推动业务转型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三驾马车的架构和态势已经形成,同时通过推动业务转型,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改善。
于建伟表示,下一步还有几项重要工作推动,在几个主要业务模块上实施机制的优化和调整,同时整个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正在推动中,顺应业务多元化的格局,产品部门充实了相关的专业人员,投研上也在加大投入,另外要通过机制的完善,把现有投研人员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希望通过机制引入外部优秀的人才和新鲜“血液”,通过人员的优化使投资风格不断地多元化,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
在去年的基础上,专项资产管理业务要在有效的风险控制之下加大力度持续推动,要加大风险控制力度、确保项目质量、提高投资收益,为整个公募业务的推动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同时,信达澳银今年会也把专户业务打造成新的业务支点和突破点,寻求专户业务的快速发展。
专项子公司业务
以风险控制为先
信达澳银一直以风险控制作为投资的首要考虑,这一点受外方股东首域投资影响较大,首域投资在大中华股票市场投资业绩骄人,他们坚持不以追求超额收益为目的,而是要保持收益的稳定增长。于建伟表示,目前信达澳银完善的后台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形成了比较大的优势,在创新的模式下和业务转型过程中,风控体系的完善可能更重要,良好的风控体系是保证公司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
于建伟称,对于风险比较高的专项子公司业务,子公司业务定位融资类业务,基本前提是控制风险,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业务发展的命脉,没有这个前提,业务发展就不具有持续性。
在业务开展的初始阶段,信达澳银在风险把控体系上做了比较大的投入,包括风险控制流程、内控机制、项目筛选、决策流程等整套体系都做了非常严密的控制。包括在整个业务推动过程中,由监察稽核部做了专项审计,对管理流程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找风险点,控制风险,所以说信达澳银专项子公司业务一开始就是把控制风险提到第一位的。
于建伟表示,要在有效的风险控制前提下,稳步地推进子公司业务,子公司并不追求规模快速增长,而是重点强调两个方面:第一以控制风险为前提,第二强调主动管理,通道业务基本很少。子公司业务发展依托大股东信达资产的背景,信达资产在风险资产处置上、项目管理和风险控制上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信达资产关于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经验和模式对信达澳银子公司业务都会提供很好的借鉴。
最后,于建伟表示,虽然信达澳银提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但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一定要做自己的特色,什么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基金公司终归要找到自己的资源优势,集中资源,做出自己的特色。
热点问答
证券时报记者:2013年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极大地改变了行业的竞争格局,您对此怎么看,信达澳银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何布局?
于建伟:余额宝推出对基金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都极为震撼,余额宝真正把互联网嵌入到行业中,它不是单纯提供了一个模式或产品,包括思维方式、客户发掘、渠道和客户体验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最大的改变是使原来一直高高在上的金融行业一下子接了地气。互联网在客户发掘、产品和服务推送的通道、服务模式上都会带来非常大的机会,如果问我现在对互联网是什么态度,那就是敞开怀抱去拥抱互联网,基金行业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去挖掘,我们还要深入地研究和和积极探索。
证券时报记者:近几年,基金行业产品发行爆发增长,涌现出不少靠产品创新突围的基金公司,信达澳银在产品创新上有何布局?
于建伟:基金公司要集中资源找到自己的业务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对客户需求和产品认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创新点。今年在产品上希望寻求突破的是三个,一是在互联网金融当中寻找突破点,二是在渠道合作模式上寻求创新,三是在目标客户需求中寻找创新点。目前互联网产品正在做准备,创新产品已初步规划完成,公司要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趋势下,通过创新寻求业务突破的爆发点。(朱景锋)